国际贸易呈现三大不平衡

时间:2008-10-12 来源:
  进入2006年,世界经济开端良好。制造业的增长尤其强劲,美国进出口贸易均出现两位数增长,前两个月进出口分别增长幅度14.6%和13.6%。亚洲各经济体实现了出口与产出的健康增长,第一季度,中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进出口总额达到3713亿美元,同比增长25.8%。欧洲一些国家出口颓势得到缓解,商业环境明显改善。

  预计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幅度超过2005年,全年经济增长率在4%以上。受此有利因素的推动,WTO预计2006年全球货物贸易增幅将会达到7%,高于上年。

  当然,由于高油价等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一旦推动经济增长的内需受到抑制,各国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的压力自然增加。因此,处于利益的考虑,美国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保护国内产业的力度将加大,进口国和出口国之间的矛盾会加剧,而贸易保护主义将提高出口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成本,各种贸易摩擦难以避免。

  今年发表的一些最新数据显示,2006年的经济增长态势延续了2005年的增长走向。尽管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困扰,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低于2004年,但整体增长态势依旧乐观。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报告显示,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达到4.8%,略低于上年0.5个百分点(见表1)。据世贸组织4月11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2005年世界贸易贸易额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高达10.12万亿美元,较2004年增长13%,服务贸易增长11%,达到2.4万亿美元(见表2)。扣除汇率和物价因素后,2005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6%,虽低于上年9%的增幅,但仍然高于过去10年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同期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

  一、国际贸易三大不平衡现象突出

  尽管2005年以来国际贸易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不平衡情况并没有得到缓解。

  首先是占世界贸易比重高达60%的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衡。欧盟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欧盟25国占世界出口贸易的比重为40%,其中区内贸易又占据欧盟贸易的3/4。由于经济增长乏力,欧元区2005年经济增长率只有1.3%,在发达经济体中最弱。受此影响,2005年欧盟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均创下新低,实际增长率只有3%,低于其他地区,也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是德国却仍保持了全球最大出口国的地位,出口额达到9707亿美元(见表3),实现贸易顺差1966亿美元,居全球之首。

  美国则继续保持全球最大进口国的地位,进口较上年增长14%,出口增长10%,在2004年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的最大逆差国后,2005年这一趋势进一步加重,逆差额升至8284亿美元,远超过上年6509亿美元的水平。2005年贸易逆差占美国GDP的比重几乎达到6%,占到世界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的6.6%。美德贸易的不平衡发展凸现了发达国家间潜在的贸易矛盾。

  其次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衡。2005年占世界贸易比重30%的发展中国家贸易取得快速增长,贸易额同比增长22%,分别高出北美、欧盟和日本12、14和17个百分点。中国、俄罗斯、巴西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或发展中大国的进出口贸易增速均达到两位数(中国出口增长28%,俄罗斯增长34%、巴西增长23%、印度增长19%)。但它们在服务贸易中所占份额依然较小,而且在2005年世界货物贸易前10位排名中(见表3),除中国外都是发达国家。但是发展中国家贸易顺差高达4190亿美元,其中亚洲发展中国家顺差规模为1180亿美元。

  再有就是石油出口国和进口国之间的新的不平衡。石油及初级产品价格的上涨,推动了产油国和一些非洲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发展。据WTO最新统计,世界最大的燃料净出口国家和地区——中东、非洲和独联体国家,2005年出口增幅在29%~36%,其中,俄罗斯出口增长3%,收入的增加也带动了其货物和服务贸易的进口。

  另外,由于石油及其他原材料价格上涨,近两年非洲和中东产油国的出口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占比达到8%左右,是20年来的最高比例,但它们的进口增速却远落后于出口。据IMF推测,2005年中东产油国的石油收入为4000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1倍,经常收入盈余为2200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6倍。其结果是石油输出国的经常项目盈余高于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并成为导致全球失衡的主要力量之一。

  二、价格因素对贸易结构转变影响大

  一直以来价格对贸易的影响是非常直接和敏感的,无论是通过调整汇率还是国际市场价格直接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贸易规模。但是2005年这一情形有所变化,突出的是汇率对贸易的影响作用有所减缓,而国际市场价格直接影响则较为明显。

  如2005年美元汇率因素对贸易的影响程度只有6.5%,低于上年的11%;另外中国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也没有产生太多的影响。但是,2005年国际市场商品价格总体水平变化的差异则使得几家欢乐几家愁。据WTO统计,2005年农产品和制成品的价格仅增长了2%~3%,低于上年,致使2005年全球农产品出口份额降至历史低点,低于9%。

  信息技术产品尚未大面积回暖也使得这类产品的贸易没有了往日的风采。上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产品曾经以出口额年平均增长12%的速度扩张,是其他制成品的两倍。但是近年来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尽管2005年计算机和其他电子产品需求有所增长,但这些产品的贸易额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前者。信息技术产品还没有恢复到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它在制成品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低于过去。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原料类商品,尤以是金属和有色金属类商品价格的大幅上升,使得制成品中的钢铁和化工产品贸易额大幅增长。进入2006年,国际商品市场需求依旧旺盛,价格坚挺。截至2月底,按美元计算的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变化的“世界商品价格指数”(不含石油),较上年12月已上升了8.8%,其中食品饮料类商品上涨7.0%;原料类商品升幅10.6%;农产品原料类商品价格上升9.9%;在原料类商品中,有色金属类商品价格升幅为10.9%。这一动向将继续影响到2006年整体的贸易增长。

  三、高油价凸现石油贸易的活跃

  2005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特别是第三季度纽约市场原油期货价一度超过70美元/桶。根据WTO的统计,2005年世界燃料价格平均上涨了35%,明显高于上年。原油和其他矿产品价格的大幅上升一方面刺激了石油出口国和地区贸易顺差的增加,同时加重进口国的贸易逆差;另一方面也使得石油产品和矿产品的交易极为活跃。

  据WTO统计,2005年燃料和其他矿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升至16%,是1985年以来最高的。其中,非洲石油出口国2005年出口额达到1660亿美元,同比增长45%,超过过去5年平均水平的15倍,实现贸易顺差1030亿美元;中东国家的出口规模达到529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的比重达到5%,同比增长36%,实现贸易顺差2110亿美元。

  而主要发达国家花在石油和矿产品进口方面的费用大幅增加,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口较上年增幅都超过30%(见表4)。今年4月份以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连续不断攀升,伦敦和美国纽约石油市场期货价格都曾达到73美元/桶,如果升势得不到缓解,2006年石油贸易将更加引人注目。

  四、贸易成为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动力

  2005年发展中国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整体经济增长率将达6%,超过发达国家1倍以上。其中,中国和印度经济保持强劲增长,增长率分别达到9.3%和7.5%,居全球领先地位。据世贸组织统计,2005年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额为3.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丁22%,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为34%。其中亚洲发展中国家出口为2.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8%,实现贸易顺差1180亿美元。

  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排名均为第三继续保持了2004年的排名。进出口总额超过排名第四的日本逾3000亿美元。中国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也有所上升,出口比重由上年的6.5%上升到7.3%,增加了0.8个百分点;进口比重由5.9%上I升到6.1%,增加0.2%。

  2005年印度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220亿美元,其中进口较上年增长35%,出口增长19%。印度纺织品出口额达到170.07亿美元,比2004财年的134.96亿美元增长26%,对美国和欧洲的成衣出口都有很大增长。2005年印度服务贸易出口世界排名由上年的第16位一跃跻身至第10位。

  世界银行报告指出,贸易为东亚地区GDP贡献了81个百分点,远超出全球水平。2005年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柬埔寨的商品及服务出口增长了10%~28%,并推动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超过了6%。
分享到:
0
关于我们|网站声明|隐私保护|服务条款|网站帮助|枣庄网警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鲁ICP备12014628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3704810032
主办:滕州市信息化服务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Webmaster@tengzhou.gov.cn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鲁公网安备 37048102000005号